演員數(shù):4人(2男2女)
人物:1.秋瑾
2.?李鐘岳
3.?群眾,女學(xué)生
4.?旁白,知府貴福
旁白:1900年代,清未的北京。遭八國聯(lián)軍蹂躪過的京城,滿目瘡痍。立志推翻清帝統(tǒng)治的秋瑾在友人資助下,東渡日本留學(xué),尋求救國真理。之后,不久,秋瑾回國全身心投入到革命事業(yè)中。她回到故鄉(xiāng)紹興,聯(lián)系各地會黨,準備浙皖兩省起義,后因東窗事發(fā),秋瑾被叛徒告發(fā)......
第一幕
女學(xué)生:(急)秋先生,秋先生!不好了,安徽巡撫收到秘密革命人員名單,我們的起義提前敗露,起義失敗了,徐先生他們,他們犧牲了……
秋瑾:(身體搖晃表現(xiàn)出震驚)徐先生……終是等不到鑒湖之濱下貂裘換酒,暢快痛飲!
女學(xué)生:秋先生,您的身份也已經(jīng)暴露了,徐先生的弟弟向巡撫供出了您,清兵馬上就要到大通學(xué)堂緝拿您歸案了,您現(xiàn)在走,還來得及!
秋瑾:無妨,我一介婦人,無憑無據(jù),即使被捕也無法定罪。只是這大通學(xué)堂,已不再是安身之處,你快去通知其他學(xué)生速速離開!不要受到牽連。
女學(xué)生:先生!
秋瑾:我常說革命是需要流血才能成功的,時至今日我早有預(yù)料。如果滿奴真要將我綁上斷頭臺,革命至少可以提前五年。錫林同志可以為革命就義,我怎能因為恐懼而獨活于世上?錫林同志,你放心,我決不會讓他們從我身上得到一絲一毫的消息。
第二幕
旁白:秋瑾一人獨坐大堂之中,執(zhí)一報紙,面對清兵從容不迫,只是在牢獄中面對著冷酷的墻壁,想起了自己的革命戰(zhàn)友。她和他們的犧牲,人民,會無動于衷嗎?每一場社會變革的開始,必定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目光太短淺,思想太狹隘,又怎么會走的遠?只有讓一個人清楚的了解到自己所處的境地,知道妥協(xié)是解決不了問題。我秋瑾!我就是要掀起人民的思想革命,讓大清看看思想力量的強大!回想這么多年的艱苦革命,秋瑾寫下了絕命詞:
秋瑾:痛同胞之醉猶昏,悲祖國之陸沉誰挽?日暮窮途,徒下新亭之淚。殘山剩水,誰招志士之魂?不須三尺孤墳,中國已無干凈土,好持一杯魯酒,他年共唱擺侖歌。雖死猶生,犧牲盡我責(zé)任,即此永別,風(fēng)潮取彼頭顱。壯志猶虛,雄心未滅,中原回首腸堪斷
(貴福提審)
貴富:秋瑾!你可知罪?
秋瑾:我有什么罪?
貴富:你勾結(jié)叛黨,蓄意反清,你犯的是大逆不道,惡不可赦的罪!
秋瑾:勾結(jié)叛黨?大人也曾來過我們大同學(xué)堂,還與師生合影留念,若我是反清叛徒,那大人豈不是同黨?
貴福:你!你!你與叛黨徐錫麟交往甚密,人盡皆知,你身為母親,卻拋家棄子!你不守婦道妖言惑眾,蓄謀造反!
秋瑾:造反!我就是要造反!愛自由是造反,求平等是造反,那我就要造反!讓你們看看女子的肝膽!
(面向觀眾)責(zé)任扛上肩頭,女子如同牛馬偶,俗夫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dāng)磨折!
貴福:罪婦秋氏,勾結(jié)叛黨,擾亂朝綱,罪不可赦!來人,把她拿下!
第三幕
旁白:貴福想借李鐘岳之手殺掉秋瑾,以免自己沾血,再令李鐘岳將秋瑾押回山陰縣審訊。李鐘岳一介清官,愛惜秋瑾的才情,不忍對其用刑,只是叫人取來紙和筆,讓秋先生自己寫供詞。
李鐘岳:秋瑾先生,我早聞先生雖身為一介女流,卻豪氣萬丈,心懷山河,仰慕已久。我常以先生“馳驅(qū)戎馬中原夢,破碎山河故國羞”之詩句,教導(dǎo)孩兒:“以一女子而能詩,勝汝輩多矣!”只是先生這樣豪氣的人,該有所作為,不該受此牢獄之苦,我知先生本該有時間逃的,為何不走呢?
秋瑾: 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中國變法以來,還未有過婦女因變法而流血犧牲的,所以我們國家的女權(quán)意識,才如此薄弱。假如我秋瑾的死,能夠讓我國婦女們有所思量,我愿意做這第一個流血的人!
李忠岳:我曉得秋先生大義,只是秋先生,你可曾想過家中那一雙兒女。
秋瑾:我的死,是為了所有孩子??v然我是一位母親,也只能護我那一雙兒女周全,然我們國家還有千千萬萬的母親,她們飽受封建思想的摧殘,連自己都保全不了,更無法掌控孩子們的命運。中國女同胞還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只有我一人逃離出來,我怎能不愧疚?祖國陸沉人有責(zé),天涯漂泊我無家。人生處世,應(yīng)當(dāng)匡救時局的艱危,已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更何況是國家之勢如此危機的時刻,若因家庭瑣事了此一生,我怎么對得起我多年的學(xué)識,對得起支持我的同胞?
李鐘岳:哎,先生是已經(jīng)做好準備,決心赴死了嗎?
秋瑾:我此番赴死,是為革命,在投身革命之時,我就已經(jīng)做好隨時獻身準備了。
李鐘岳:我理解先生的大義,后人定當(dāng)會理解你的。只是現(xiàn)在的國家,早已被蒙蔽了雙眼,先生這一別,恐怕還要遭受非議。
秋瑾: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們早已麻木,不知寧靜溫和為何物。盡管世人并不理解我的用心,不知我為何狠心拋家棄子,不知何為革命。我的死,正為回答革命是什么。
革命,是為激起她們心中的漣漪,讓他們認清自己的力量,革命,是為了給天下人造一個風(fēng)雨不侵的家,給孩子一個溫和寧靜的世界。
李鐘岳:來人,拿筆來!先生,請寫供詞。
旁白:秋瑾一腔豪情,不愿認罪,秋瑾提筆僅寫一“秋”字,如指頂大。李鐘岳明白秋瑾只愿一人承當(dāng)這罪名,于是讓秋瑾再寫。秋瑾沉思片時,好像看到儲存在天際的云和雨,越來越凝聚,越來越飽滿,突然一聲長嘯,那氤氳就躍下云層,獨立紙上:秋風(fēng)秋雨愁煞人。
第四幕
旁白:事變雖起,李鐘岳敬仰名流,同情革命,竭力保護秋瑾,然而貴福對秋瑾存有私心,假造巡撫處決秋瑾的手諭,嚴令李鐘岳執(zhí)行。李鐘岳感受到了無力,身在朝廷,身不由己。他的內(nèi)心,如蟲子在嚙咬,看來,保全女杰性命是無望了。
李鐘岳:事已至此,余位卑言輕,救不了先生,然而我的本意,是決不愿先生犧牲的,先生明鑒。(悲痛欲絕)
秋瑾:死對于我來說,亦非不足懼,亦非不足惜,但若我的犧牲能對革命有所價值,我也應(yīng)當(dāng)赴死。這樣的犧牲,痛快而剛烈,這犧牲的價值,比起讓我安享晚年死在安床上,要快活多了!
李鐘岳:先生,與其讓他人行刑,令其多受凌辱,我寧愿自己親自為先生行刑,以了卻先生志愿。先生還有何遺愿?下官定竭力相助。
秋瑾:吾事有三,一,秋瑾想家書一封,以別兒女。二,行刑時勿使衣物散亂,雜物近身。三,死后不以梟首示眾。
李鐘岳:李某一定盡力而為,完成先生遺愿。想必先生兒女也理解先生的良苦用心,定當(dāng)有所作為。
群眾:時刻已到,即刻行刑!
李鐘岳: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堂堂須眉竟不如一個女子。秋先生大義,我等,愧哉!
旁白:這日,雨腳如麻,雖是夏日卻有種凄風(fēng)苦雨的味道。雨落在青藤的胡同,雨落在人去樓空的大通學(xué)堂:雨落在鬧市軒亭口,雨落在烏蓬船,雨落在岸旁的烏柏樹上。這一切都在雨中。有了凄迷,有了不祥。
旁白:江滬矢丹忱,感君首贊同盟會;軒亭灑碧血,愧我今招俠女魂。
鑒湖女俠,千古巾幗英雄。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