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初心 履使命 志做新時代“四有”教師
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教師師德建設提出了“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實學識”“要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要求。師者,其初心與使命在于教書育人,而教書育人是心靈意識的感通,是建立在對師者學識、能力與品格的信任與敬重基礎之上,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
回想剛剛?cè)氪髮W的時候,最震撼人心的就是剛剛投入眼簾“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八個大字。我理解,作為新時代人民教師,并非簡單的傳播科學知識,而是不僅要做學生增長知識的導師,更要成為學子立身做人的鏡鑒。迄今參加工作已有17載,從大學教師到重回校園,從老家河南隨軍至西北邊防,地點和角色一直在變,但身份始終如一,那就是人民教師這個身份。
一、堅定理想信念高于天?!邦^腦的清醒源于理想信念的堅定”。教師自身若喪失理想信念,缺乏正確理論的學習,教學就會失去動力,教育就會迷失方向,唯有“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才能育出有信仰的新時代對建設祖國有用的人才。
我愛人是一名邊防軍人,對理想信念的理解遠遠比我更深刻,去年他在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習時,給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在江西省萍鄉(xiāng)市蓮花縣,有一位開國少將甘祖昌,他的夫人龔全珍,隨將軍扎根山村幾十年,把大半輩子獻給了教育事業(yè),年屆九旬仍不忘弘揚正氣,被譽為“永葆本色的將軍夫人”,習總書記親切地稱她為“老阿姨”。她說:“屬于我的時間不多了,所以更要珍惜寶貴的時間,多做些對教育、對群眾有益的事?!彼f:“祖昌走了,但他把寶貴的精神留給了我們。只要還能動、還能講,我就要把他為黨為民的事業(yè)繼續(xù)下去!”為了崇高的信仰,龔全珍老人始終堅守在教育的道路上。
當一個好教師非常不容易,我雖來到我們學校僅僅6年的時間,但也看到了特別是在疫情期間許多感人的事跡:有的老師家里孩子小,孩子生病顧不上,卻不忍耽誤學生一節(jié)課;有的老師白天上班、批改作業(yè),晚上還得繼續(xù)備課、修改導學案,直至深夜;有的老師長年堅持帶畢業(yè)班,經(jīng)常不能準時下班;有的老師為了上好一堂網(wǎng)課,使出十八般武藝;有的老師放棄休息時間值日巡邏,只為學生有一個安全健康的學習環(huán)境……我想,這不正是我們實驗中學教師師德乃至理想信念堅定的體現(xiàn)嗎?
二、堅持道德情操走在前。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一個道德情操高尚的教師,他的學生也會是道德楷模。反之,老師道德滑坡,學生的思想自然正不了。作為教師,我們要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德服人, 以身立教,通過親切和藹的態(tài)度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去形成一種無聲無形的教育動力,去感召學生、啟迪學生,為新時代學生樹立正確的楷模和形象。
我是一名普通的英語教師,授課之余,我常教育自己的學生,班級、學校就是自己的第二個家,家里環(huán)境衛(wèi)生要靠大家來保持,看到有垃圾要主動撿起來。雖然常說,但還是能在教室里、走廊里看到碎紙屑,有時學生能從碎紙上走過去也不知道撿。這個時候我都是很生氣的,覺得學生懶、不聽話、不愛班集體,在班里說了很多不是任課教師“職責之外”的話。后來靜下心來想想也就沒那么生氣了,現(xiàn)在的孩子都是被寵著長大的,在家里基本什么也不用干,也基本什么都不會干,家長把一切都包辦了,所以孩子的眼里也就沒活。后來,再上課時看到教室里有垃圾的時候我也不發(fā)火了,自己撿起來或者動手掃干凈。堅持一段時間后,早上再走進教室的時候,發(fā)現(xiàn)講桌干凈了許多,心里由衷的感興,孩子總有一天。
教師是學生行為的楷模,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必須首先做到,要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學生。要求學生衣著得體、舉止文雅,你就必須是一個儀態(tài)端莊、語言文明的人;要求學生就餐不說話,你在餐廳就不能大聲說笑;要求學生不浪費糧食,你就必須吃多少打多少,時常還要給學生講“愛惜糧食的重要性”;要求學生用手機遵守規(guī)定,你在課堂及學生面前用手機就不能肆無忌憚;要求學生疫情面前必須把“口罩關”守住,你就必須在授課時那怕天氣再熱,也不能當眾摘下口罩。
三、堅信扎實學識勤為伴?!昂S羞吷接新?,學無涯不停步”。我們的職業(yè)就是教書育人,如果自己一瓶不滿、半瓶晃蕩,那是教不好學生的。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如果教師固步自封就會被學生淘汰,被社會淘汰。因此,我們要甘當小學生,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不僅要學習書本的知識,更要加強研究學習課外的知識,不斷豐富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這樣才能得到學生的尊重,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
突如其來的疫情對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出的新的要求,我們的教育工作也做出了相應的改變。這學期對于社會,對于家長,對于老師,甚至對于學生是一個重大的考驗,對于我們這些從來沒有過網(wǎng)絡授課經(jīng)驗的老師來說,也是一次挑戰(zhàn),常規(guī)操作已經(jīng)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在網(wǎng)課過程中,教學準備期間,教學設備那是手機、平板、臺式電腦齊上陣,教學課件也是多媒體、白板彩筆、電子標注全在列;課堂授課堅持講為先、練為主、考為輔,重難點問題及時解答,課間互動不放松,時刻點贊貫始終;課后作業(yè)全程批閱,抽點人員反饋教學情況。在具體實施中,也會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需要,適當調(diào)節(jié),以達到教學內(nèi)容的設定和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效果。同時,我還在網(wǎng)上積極參加培訓和教研活動,觀摩省級公開課,不斷反思,認真總結(jié),切實提高自己的授課能力。
每名教師都應樹立終身學習理念,不斷汲取并靈活運用新知識。社會對教育質(zhì)量的要求空前提高,對教師隊伍的素質(zhì)要求也越來越高。好老師不能滿足于裝滿自己的“一桶水”,而要使自己時時有“活水”,與時俱進,不斷汲取新知識,更新自己的知識結(jié)構(gòu),積極回應新的挑戰(zhàn),追求卓越。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站在知識發(fā)展的前沿,實現(xiàn)自身的長遠發(fā)展,并引導學生走向未來發(fā)展的人生之路。
四、堅守仁愛之心守底線。孔子曰,仁者,愛人也。教師就是人類社會靈魂的工程師,只有真心誠意地去愛每一名學生,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有了愛人之心,才會產(chǎn)生教育育人的動力,否則,只能是應付了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百年大計,必須心懷理想,出于愛心。仁愛之心,既是對教師的要求,也是對教師的挑戰(zhàn),要想有仁愛之心,必須熱愛這個職業(yè),把學生當親人,努力與學生和諧相處,成為一家人。
“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從第一天當老師起,我就有這樣的信念——平等的教學、平等的愛,公平對待絕不偏心,不管哪位學生思想上有疙瘩,我都愿意幫助解開;無論誰有了點滴的進步,我都要送去一聲鼓勵,送去一片摯愛。當老師,學生有問必答,有求必應,盡心盡力,盡職盡責。我相信只要老師將自己無私的愛奉獻出來,這種愛不是裝模作樣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師對學生居高臨下的“感情恩賜”,它是一種樸實無華的慈母之愛,真實平等的朋友之愛,我愿用這些愛排擠學生心靈上的雜草。這種愛的付出是連綿不斷的,如綿綿細流終年流淌于平凡的瑣事中,就如課堂上的一個眼神、一聲贊語,病時的一句問候、一次補課,課間的一番閑聊、一場游戲,假日的一份牽掛、一趟遠足。我愛我的學生,我堅信愛心可以融化堅冰,用我的真心去打動學生。學生會明白的,也會理解老師的苦心,愿意跟老師學的。
習總書記說,今天的學生就是未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力軍,廣大教師就是打造這支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筑夢人。我們從事的是一種“身體力行,以人育人”的無比的高尚、無比神圣的工作,三尺講臺融進的是辛勞,是陶醉;融進的是師德,是師魂!我們唯有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境地,以“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境界,去譜寫教師——這個陽光底下最光輝職業(yè)的輝煌,才能無愧于新時代對我們的重托。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