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引咎辭職報告【4篇】
【引咎辭職報告范文一】
尊敬領導:
請原諒我如此冒昧地寫下這份辭職報告。任教以來,我的惰性及無能時刻提醒著我自己的飯碗即將不保,但我很榮幸我的職位仍能保存至今。下面我要闡述一下我辭職的原因和理由。
一、為了我個人及學生前途的輝煌:
1、我在西合休中心小學從事教育工作快兩年了,我在這里工作期間始終特別認真,特別專心地給學生講解科目,與同事和睦相處,收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熱烈接納,但是我在城鎮(zhèn)里長大的,不習慣這里的生活條件和民族風俗 ,另外我是民考漢,對少數(shù)民族語言有點不通尤其是維吾爾語,交流和溝通有難,對學生講解科目不明確。
二、為了不致誤人子弟。
在貴校任教期間,我深感自己文學水平的低劣。我班學生的成績一直名列全校最末,這還不算什么,令我慚愧的是,至今為止我的學生仍固執(zhí)地認為漢語拼音很難學,永遠都學不會似的,如果繼續(xù)按照我的教學路線走下去,那么那些可憐孩子的前途到底怎樣。
根據(jù)以上慘不忍睹的教學經(jīng)歷,我決定引咎辭職來報答領導您對我的知遇之恩,我萬分遺憾地辜負了您和的厚望。如果我繼續(xù)留在這里,除了能加深醫(yī)院與貴校的合作默契以外,相信別無他用。痛定思痛,我決定辭去“人民教師”這一光榮職務,從此不再踏足教育界。
以上為我個人的辭職演說,望領導審核批準!
xxxx
20xx年8月20日
【引咎辭職報告范文二】
校黨組領導:
言及此事,實難啟齒。圣賢有言:受人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也。況您予我之恩,何言滴水?我深知有負您的厚望。然思慮再三,雖負不義之名,我心意已定:決意辭去* * 學校教導主任一職務,去做一名普通教師。
原因有四:
其一,團隊凝聚力不夠。這也許是我個人錯誤的想法。目前,團隊找不出一個可以統(tǒng)率全局的人,或因威信不足,或因能力不足以勝任。有時個人意志代表團隊意志,我不能否認個人意志的正確率,也不能否認個人意志的重要作用(有時一所學?;蛘咭粋€部門因為有了這個獨特的個人意志而讓這所學?;虿块T有自己的風格和靈魂),而唯恐個人意志的不正確率大于零。這必將影響整個團隊的威信。我一直隱晦自己的一些想法,不愿觸及問題的核心,只因不想因言工作本身而不慎造成 “詆毀”或“中傷”他人。談及團隊,個人與團隊中其他人的關系是影響團隊發(fā)展的重要因素。我一直在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一心想自己的舞臺應該有自己的風格與廣袤。而事與愿違,身心俱疲已成了我不可避免的問題,它時時刻刻糾纏著我。
其二,個人能力不足。提及這點,我能想到您此時的心情。您一定認為我這小子言不由衷,亂找借口。其實,這絕非無中生有的借口。這在工作中是能夠找到諸多例證的,如在上交資料不及時方面,在上期兩基資料完成方面(**學校初中部花名冊翻工),在工作思路和工作安排方面(到**學校教師群體中調(diào)查民意可知)。由以上幾點,應該可以斷定我個人的能力確實不足以勝任該職務了。
其三,個人精力不足。從去年12月份接手該工作以來,我明顯感到自己對家庭的虧欠更多了。我不想因私廢公。作為中共黨員,我無條件服從組織的安排。即便有時家人對我埋怨,孩子對我疏遠,我也主動向他們說明,請他們理解。但人的精力畢竟有限,我左右為難,不得已而作出這個決定。
其四,心態(tài)慵懶對工作無益。當抱著這種心態(tài)去工作,對工作是大無益的。當然,在組織未作出任何決定之前,我一定站好自己的最后一班崗。
也許,這四點不足以讓您成全我這個小小的愿望。寫到這里,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我表面的堅強掩飾不了內(nèi)心的脆弱。上次到您家,說到我們彼此接觸太少,當時我沒有說,對于您的為人與處事,在我參加工作九年來,我體會是比較深刻的。也許這是我一廂情愿的想法: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時間與次數(shù)構(gòu)不成影響其質(zhì)的直接因素。這正如有些素未謀面卻成知己的事例一樣。
我一直感到慚愧、內(nèi)疚。您對我和 * *無比關心與照顧,還有那年 * * 調(diào)到 * * 小學,我到中心校時看到您嚴肅而分明是同情與無奈的神情。這些,任何一個有良知的人都不會無動于衷。想到電話里您對我的失望,交談中對我寄予的希望(您常說:是金子就要讓它發(fā)光。這句話時刻鞭策著我)。而我近乎不可理喻的想法,這讓本來就為全鎮(zhèn)教育事業(yè)操夠了心的您因我不求上進而無語。想到這些,這對我這個封建而守舊的人來說,我無法掙脫這沉重的精神枷鎖。
【引咎辭職報告范文三】
尊敬的領導:
您好!我懷著復雜的心情寫這封辭職信。由于您對我的能力的信任,使我得以加入公司,并且在短短的兩年間獲得了許多的機遇和挑戰(zhàn)。由于個人的原因,我不得不向公司提出申請,并希望能與今年x月xx日正式離職。
相信每一個來到奇瑞公司的實習生都懷揣著相同的夢想:奉獻的同時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作為一個社會人存在的價值,或許是因為自己目光短淺,工作時間有限,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找到自己存在于奇瑞的價值,亦相信每一個離開奇瑞的年輕人,都會銘記在奇瑞生活的日子,那些難忘的歲月。
離開這個曾經(jīng)是我這一生最愛的工作崗位,離開這些曾經(jīng)同甘共苦的同事,確實很舍不得,舍不得同事之間的那片真誠和友善。但是出于個人的原因我還是要作出這個最痛苦的決定,我懇請領導原諒我,批準我的辭職。
此致
敬禮
辭職人:xx
日期:
【引咎辭職報告范文四】
尊敬的領導:
首先致以我深深地歉意,懷著及其復雜而愧疚的心情我艱難寫下這份辭職信,很遺憾自己在這個時候突然向公司提出辭職,純粹是出于個人的原因,不能再和公司的一起發(fā)展!
其實我已經(jīng)很幸福,很幸運能在廣纜工作了近二十年多的時間,在這近二十年中我們一起工作,一起成長,一起為廣纜的發(fā)展添磚加瓦。
特別在這六年中,領導給予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機會--做部長,并在過往我工作過程中給予的幫助和支持深表感謝。能夠得到大家的幫助和認同深感幸福。
在這年六年中,一起進步,一起成長,一起把我們的工作做好,汗水終得到回報,我們的廣纜越來越壯大,和市場客戶的實際越來越緊密的結(jié)合,我很高興六年來時間的付出和努力得到了歷史印證。
在這年六年中雖然有這樣問題、那樣的困難,但和諧愉快的工作是這一生一段很難忘的幸福的經(jīng)歷,我為曾經(jīng)有過這樣的open的思想和心態(tài)的工作環(huán)境和人際環(huán)境感到無比的榮興和驕傲,我想這一定是我人生歷程中的一段很美好很美好的經(jīng)歷和回憶。
感謝領導在這六年中對我的培養(yǎng)和寵愛,感謝大家在這段時間對我工作中的支持和幫助,無言以表,再次感謝!
因個人的原因和身體健康原因,向公司提出辭職,請批復!
大恩不言謝謝(鞠躬)!
此致
敬禮
辭職人:xx
日期: ……此處隱藏2997個字……;其三,解職官員都被調(diào)離原崗位,降職使用?,F(xiàn)在看來,第一點看上去很冤。試想,若是現(xiàn)在攤上天災,官員不會擔心被問責,也不會引咎辭職,因為天災是不可抗拒的,與官員無關。再說,多難興邦?,F(xiàn)在官員往往能把壞事變成好事,如若遇到洪澇災害,便大張旗鼓做出防汛抗災舉動,不但不擔心被解職,而且可能被破格提拔。但是,古代官員就沒有如此幸運。中國古代有天人合一、天人感應之說,認為天象與人事相關,存在密切聯(lián)系。老天爺沒有錯,如果出現(xiàn)異?,F(xiàn)象,那是因為人事有問題。
天人合一之說是否科學或正確,姑且不論。深入地反思,因天災而被解職或被迫辭職,其實也不冤。誠然,天災不可抗拒,并非人為的過錯。但是,因天災而引發(fā)饑荒、流民、盜賊等人禍,應當追究人為責任。對于泱泱大國來說,天災畢竟是局部的,即便某些區(qū)域災害嚴重,如果當局采取有效措施,合理調(diào)配,及時賑濟,是可以避免人禍發(fā)生的。正因為如此,韓琦等言官當時指責執(zhí)政大臣,矛頭不是針對天災,而是指向天災引發(fā)的人禍,根源是當局治理無方,救助不力。與此同時,陳堯佐、陳執(zhí)中等人也意識到自身的責任,故而不得不引咎辭職。
第二點比較容易理解,如果沒有外界壓力,誰都不會輕易辭職。因為職位意味著權力,對于掌權者(官員)來說,權力絕對是好東西,若無特殊情況絕不放棄權力。盡管如此,上述官員還是迫于輿論壓力而引咎辭職。具體表現(xiàn)看,賈昌朝最為主動,言官尚未彈劾,他就提出辭職;不過,此前宋仁宗發(fā)過“罪己詔”,倘若他賴在相位不下,必然招致輿論壓力。陳堯佐等人較為被動,是在韓琦猛烈指責下,才要求辭職。陳執(zhí)中較為含蓄,面對言官的抨擊,不予正面回應,而以足疾為由提出辭職。
總體來說,這三撥官員表現(xiàn)都不錯,至少沒有強調(diào)客觀原因,給自己找借口,打死也不辭職。他們的表現(xiàn),起碼還算厚道。相比之下,現(xiàn)代一些官員卻較為圓滑。如今出了什么事故,官員總是找借口搪塞。糧
庫著火了,是因為氣溫太高;橋梁坍塌了,是因為貨車上的鞭炮燃放。明明是人為事故,偏要編造客觀理由,不是反省過錯,而是推卸責任,更不會主動引咎辭職。
第三點則值得肯定,無論是天災或是人禍,總得有人承擔責任。即便是宰相、副宰相級別的大臣,也要受到降職的處分。這意味著,官員可以優(yōu)勝劣汰、能上能下。官本位意識雖然由來已久,但除了皇帝,官員并不是終身制,也不是只能上不能下。實際上,官員的確能上能下,職位的升降頗為司空見慣。今天是當朝宰相,明天可能貶為地方官員,日后還能起用拜相。比如,上文提到被罷相的陳執(zhí)中就再度拜相。
第五篇:干部引咎辭職
干部引咎辭職,你怎么看?
【參考答案】
第一,引咎辭職作為一項制度,《公務員法》第八十二條規(guī)定:領導成員因工作嚴重失誤、失職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惡劣社會影響的,或者對重大事故負有領導責任的,應當引咎辭去領導職務。黨政領導干部引咎辭職制度的建立是我國建設責任政府的重要舉措,標志著政府權力的不斷規(guī)范化與政府責任的不斷明確化。但目前制度剛建立尚存在許多問題,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來完善這一制度及其內(nèi)外執(zhí)行環(huán)境,使其真正成為人民民主的體現(xiàn)與責任政府的切實表現(xiàn)。對于這個問題我們應該本著公平客觀和全面理性的態(tài)度來對待。第二,引咎辭職制度存在于《公務員法》中,有它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它的意義所在。
其一,規(guī)定“應當引咎辭去領導職務”,引咎辭職者辭職后并沒有喪失公務員身份,喪失的只是領導身份,所以對于已經(jīng)辭職的領導干部來說,這樣的制度有助于他們在卸下領導職務后仍然在本系統(tǒng)從事相關工作,為國家整體發(fā)展貢獻余熱。
其二,引咎辭職制度對傳統(tǒng)的“官本位”思想是一種打擊,實行黨政領導干部引咎辭職制度將極大的推動領導成員的責任心,給他們施以外在的壓力再進而通過外在壓力內(nèi)化成官員的自覺自愿行為,從而增強領導干部的責任意識,切實行使好人民賦予的權力,真正做到執(zhí)政為民和對民負責。
其三,引咎辭職制度有助于提升我國政府形象。我國政府長期以來在社會管理過程中扮演著“權力政府”的角色,近年來,由于行政權力的濫用,不斷有高官因貪污腐敗而紛紛落馬事件,政府監(jiān)督不力,導致一些重大安全生產(chǎn)事故的頻頻發(fā)生,這些事件不僅嚴重危害到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更加損害了全社會的利益。而引咎辭職制度恰恰是提升我國政府形象的良機。
第三,但是我們要看到,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引咎辭職制度在發(fā)展過程中也面臨很多困境,具體表現(xiàn)在:
其一,引咎辭職制度缺乏配套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崗位責任制不健全是“咎”的契機和前提之一。按職定權、定責的前提要求對機構(gòu)職能的配置和運行上有相當清晰而科學的規(guī)定。引咎辭職帶有明顯的行政性。目前我國責令辭職的數(shù)量要遠遠大于引咎辭職,說明我國的黨政領導干部引咎辭職還帶有十分明顯的行政性,絕大部分根本沒有主動引咎辭職的意識。
其二,引咎辭職的問責范圍呈現(xiàn)一定的狹窄性,尤其是辭后責任追究不夠。在實際中,我們看到有不少政府官員這邊剛大張旗鼓地宣布引咎辭職,那邊卻悄悄易地走馬上任,這樣的引咎辭職很難起到應有的震懾效用,責任追究沒有真正的體現(xiàn),公眾也會覺得之前的引咎辭職是作秀,從而有悖于引咎辭職的初衷。
其三,公民參與意識的缺失。公民參與是官員引咎辭職不可或缺的重要動力之一,我國傳統(tǒng)政治文化中的等級觀念造成了廣大民眾政治冷漠心理,公民參與的政治環(huán)境還不是十分良好,參與渠道也較少,造成一些民眾即使有心參與而找不到渠道。
第四,根據(jù)以上問題我認為我們應該嘗試用以下方式予以解決,具體為:
其一,完善引咎辭職配套措施。引咎辭職制度的實施,離不開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目前我國尚未出臺一部統(tǒng)一的、專門的政府信息公開法,應該加強這方面法律制度的完善和統(tǒng)一。在政府信息公開上,我國應該積極改變目前的政府主動、公民被動的局面,盡量將信息是否公開,何時、怎樣公開完全向廣大的民眾進行傳達,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其二,完善制約和監(jiān)督機制,保證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利益。要重點加強對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人財物管理使用、關鍵崗位的監(jiān)督,健全質(zhì)詢、問責、經(jīng)濟責任審計、引咎辭職、罷免等制度。
其三,健全組織法制和程序規(guī)則,保證國家機關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完善各類公開辦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重點加強對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人財物管理使用、關鍵崗位的監(jiān)督,健全質(zhì)詢、問責、經(jīng)濟責任審計、引咎辭職、罷免等制度。落實黨內(nèi)監(jiān)督條例,加強民主監(jiān)督,發(fā)揮好輿論監(jiān)督作用,增強監(jiān)督合力和實效。
最后,胡錦濤總書記曾經(jīng)指出,確保權力正確行使,必須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要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建立健全決策權、執(zhí)行權、監(jiān)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xié)調(diào)的權力結(jié)構(gòu)和運行機制。我們作為普通的公務人員在工作中應該懷抱著慎獨的態(tài)度,認真負責地面對自己的工作,工作中遇到困難和瓶頸我們應該積極地去解決和應對,同時對于自己在工作中所犯的錯誤我們也應該正確看待,勇于承擔責任的基礎上盡全力提高自己的整體工作能力和素質(zhì)。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