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教師的挑戰(zhàn)》有感共含8篇,由的會員“huang21”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以下多篇范文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鑒作用。
第1篇:讀《教師的挑戰(zhàn)》有感猜你正在找讀《教師的挑戰(zhàn)》有感的怎么寫?那么就給你這篇范文參考。
近來在教學上,我遇到了許多的苦惱,教學的心都是浮躁的,想從書里頭求得一知半解,便開始閱讀《教師的挑戰(zhàn)》。佐藤學老師說:教師的責任不是進行“好的教學”,而是要實現(xiàn)所有兒童的學習權(quán)利,盡可能提高兒童的學習質(zhì)量。這句話讓我反復思量,不禁想起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里有一句話:尋求并找到一種教學方法,使教員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多具閑暇、快樂和堅實的進步。這兩句話無論在時間和空間上都相距甚遠,但仔細咀嚼卻可發(fā)現(xiàn),兩者有著共同的追求?;诋斍暗慕逃?,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我們都不得不承認,學校里多的是埋頭苦學與無益勞動,少的是快樂和堅實的進步。那么夸美紐斯所尋求的教學方法是什么,佐藤學認為的21世紀的教師面臨的是怎樣的挑戰(zhàn)?怎樣讓課堂變得有趣,讓學生能夠愉悅地學習呢?我不停地琢磨、研究。佐藤學老師記錄的一個個鮮活的教學例子,就像一面鏡子,供我對照、反思、感悟。終于,我“觸摸”到了真諦——尊重與信任。
尊重與信任,看起來簡單,實際要做到卻很難。在教學中,教育經(jīng)驗不夠豐富的我們往往容易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主觀地要求學生如何去完成,或掌握到某種程度,而總是忽略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忽略了他們的許多想法和感受。試問,我們有多少次因為學生的回答不符合所謂的“標準答案”,而直接否定了學生的想法?又試問,我們有多少次因為學生的回答不夠完美而表示出不耐煩的神情?實際上,學生的這些想法可能更有生活的味道,可能更有實踐的意義。回想一下,我有多少次為了使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能夠按部就班,能夠按照備課時預設(shè)的方向“走”,而對學生的“別出心裁”選擇忽視。由此可見,尊重與信任絕不是我們以為的那么容易做到。佐藤學在書中提到,我們與學生應坦誠相見,不折不扣地接納,而不是只選擇那些所謂的“好的發(fā)言”,正如書中所說,教師若只尋求“好的教學”,就會把“好的發(fā)言”串聯(lián)起來展開教學以致這種教學陷入單調(diào)而乏味的誤區(qū),所以,尊重在教育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白鹬厥且环N修養(yǎng),一種品格,一種對人不卑不亢、不俯不仰的平等相待,對他人人格與價值的充分肯定?!?/p>
課堂,是所有不同層次的學生構(gòu)筑而成的,因此,學習也應給與所有人應有的權(quán)利。讓所有的學生在課堂上找到自己的歸屬感。每節(jié)課,都是一棵樹苗,學習的目標就是主干,“好的學生”“好的發(fā)言”“好的思路”……把所有的“好”串聯(lián)起來,樹干當然會粗壯。但是少了枝干的發(fā)展,樹木就只剩主干光禿禿的存在,就沒有了枝繁葉茂的朝氣。所有學生的參與,所有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無論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才能讓課堂煥發(fā)無限的可能和生機。尊重每個孩子,學習才能飽滿,課堂才有活力,教學才有生機。我們要尊重所有,利用有效的“串聯(lián)”、“反芻”,使學生朝著更加有效的思路進行思考和學習。
語言是教師對學生表達尊重最直觀的一種方式。語言的魅力彰顯出一位教師的學識、氣度與涵養(yǎng)。從《教師的挑戰(zhàn)》這本書上我也習得了語言的有效運用,發(fā)現(xiàn)它能使課堂的流程更加順暢。比如:“這一次,大家坐在原位上,每個人再來讀一遍,好么?”“聽了某某君的發(fā)言,我認為……”“從哪里看出來的呢?”以上幾句課堂語言,讓我仿佛也置身于這節(jié)課中,深刻感受到這位老師不僅在認真傾聽學生的想法,還努力用這些毫無命令式但充滿溫度的話語將課堂串聯(lián)起來,使得教師和學生之間陡然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使教學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在教學中,我往往由于學生各種各樣突然性的回答而無所適從,只好選擇性地回避掉這些預設(shè)外的問題。而書中的一個案例,教師對于學生看似“錯誤”的答案的回應,不是否定,也沒有逃避,不是“為什么這樣認為?”,而是“從哪里看出來的?”。這樣的發(fā)問,就能引發(fā)學生回歸文本,重讀文本,在課文的一些細節(jié)處,聯(lián)系生活實際,于是發(fā)現(xiàn)這種“錯誤”背后所隱含的主人公的內(nèi)心世界和文本沒有直接敘述出來的事實,從而豁然開朗。這不正是我缺乏的嗎?教師的傾聽與串聯(lián)在課堂中發(fā)揮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正如書中所言,“教師在課堂中,要將學生與教材串聯(lián)起來,將學生與學生串聯(lián)起來,將教材與生活串聯(lián)起來,將新知識與舊知識串聯(lián)起來?!辈粏螁沃皇前选昂玫陌l(fā)言”串聯(lián),還要給看似“錯誤”的學生機會,讓學生學會把觀點和所學內(nèi)容串聯(lián),這不正是在授之以漁嗎?
夸美紐斯所要尋求的“可以使教員少教,但學生可以多學”的教學方法,正在我們“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中實踐著。如何實現(xiàn)“自主、合作、探究”,我認為小組學習是一種很好的實現(xiàn)方式。那么如何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呢?這無疑是很多新老師和我一樣需要學習探究的。通過書中的案例和介紹,我得以借鑒:
首先,要考慮分組的問題,學生有著學習能力的差異、性格的差異、學習興趣的差異。最重要的是學習能力的差異,一個小組應該有學習能力強的又有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的,這樣可以進行互助;然后是學習興趣的差異,一堆偏愛語文而一上數(shù)學課就想睡覺的學生顯然不能放在一起,小組中喜歡數(shù)理的學生可以很好地帶動那些對數(shù)理興趣不那么大的學生。最后是性格上的差異,一個小組應該有性格外向的和內(nèi)向的,這樣才能互相帶動、和諧相處。無論是哪位同學,都渴望得到老師課堂上的關(guān)注,所以讓每位同學都有責任與擔當,讓游走在學習邊緣區(qū)的同學都有自己的歸屬感,找到每個人的“閃光燈”,讓他們都有事可做。由此,我也找到了組織教學和落實教學的“金鑰匙”?!靶湃问情_啟心扉的鑰匙,誠摯是架通心靈的橋梁?!睍械梅?,運用此法,還得結(jié)合實際。參閱了許多資料,我正在計劃實施“人人是組長”的小組合作計劃——每個小組設(shè)立“學習組長”、“作業(yè)檢查組長”、“背誦組長”、“大組長”。這里頭最重要的是大組長的人選。我想打破一貫的思路,大組長不是選擇綜合能力最強的同學,而是選擇相對弱勢的同學,讓他感受到老師的信任,讓他有事可做,讓他找到自身的價值,也讓他能想辦法融入班級融入課堂。每個小組都有自己的隊名和章程,有了響亮的隊名,小組內(nèi)的每個成員就像找到了組織一樣。有了隊訓,每個成員可以有章可循,自覺遵守,同時也為成員間的互相監(jiān)督創(chuàng)造依據(jù)。學生按照這種分組方式,建立小組內(nèi)的互相監(jiān)督機制,也建立小組間的競爭機制。有競爭才有動力,小組與小組之間是要對抗的??梢栽u選每一天、每一周、每一個月的最佳展示團隊、待進步團隊等,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小組合作,不止是我對學生的尊重,也是學生間互相的尊重。瞧:我們正用欣賞的眼光看待所有的伙伴。
“傾聽,串聯(lián),合作”這些都必須以尊重和信任為基礎(chǔ),而尊重與信任正是構(gòu)成“寧靜的課堂革命”的關(guān)鍵因素。對于踏上工作崗位不久的我來說,這無疑是一個挑戰(zhàn)。知識有待充實,經(jīng)驗有待累積,方法有待學習,挑戰(zhàn) ……此處隱藏8201個字……生,后林小學總占一大半。直到現(xiàn)在就讀高三的那幾個后林小學的學生物理化學都學得頂呱呱,難道這還不能說明問題嗎?還有今年我們學校任教五年級科學的林輝龍老師更是干勁十足,每一節(jié)科學課都精心準備,利用生動有趣的課件誘導學生,積極帶動學生合作探究,課后在班級群里布置了探究性問題讓家長與學生共同完成,尋求實踐后的真知,為學生以后學好物理化學夯實了基礎(chǔ)。
讀完這部分內(nèi)容,我很慶幸得到佐藤學教授理論知識的滋養(yǎng),在書中得到了八木老師勇于實踐,大膽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的指導。我將繼續(xù)學習,用佐藤學教授的理論來指導教學實踐,從而使自己不斷地成長。
再悟:在反思里提升
可悲的是我們當前的課堂,老師真正舍得花時間讓學生合作探究的機會不多,讓學生動手實踐操作的甚是少得可憐。還有,看似熱熱鬧鬧的課堂上其實還存在很多"不懂"的學生。他們不敢直言自己的"不懂",只好偽裝自己,上課坐得直直的,人云亦云,有時還會點頭微笑,一副我聽懂了的樣子。其實,他們都只停留在聽一聽,說一說,似懂非懂的狀態(tài),真正讓他們舉手回答時竟沒幾個,有時點名提問時竟杵著一字不出。這樣久而久之,興趣消退了,積極性下降了,成績自然也提不上來。怎樣改變這一現(xiàn)狀呢?佐藤學教授指出:創(chuàng)造合作學習的教師往往把邊緣化的兒童作為課堂溝通的中心來對待,在課堂上以"不懂"的兒童為中心,讓"不懂"的兒童激活學習的原動力,最終活躍了課堂,讓我們感受到課堂教學的律動。其實,課堂教學要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合作探究的空間、將"預設(shè)"和"生成"結(jié)合起來,課堂也只有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才能生成好的效果。如,我在教學五年級主題閱讀交流課《回眸感動》時 ,我就有意識要調(diào)動更多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根據(jù)學情分析和教學目標設(shè)計如下:首先是課前預習,根據(jù)近階段主題叢書的閱讀設(shè)計了如下群文略讀表
要求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不同層次的作業(yè),例如,學困生只完成填寫作者,摘抄好詞, 會讀幾句話;中等生完成簡介主要內(nèi)容,寫出感動的句子并會談體會;優(yōu)秀生還要會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這樣做是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盡自己的能力完成作業(yè),或是學習或是提高,學生課前做好了準備,在課堂上才會自信地展示自我;其次是課上合作交流,有了課前準備,小組合作交流更是有聲有色,學生在組內(nèi)交流,我來回走動,側(cè)耳傾聽,竟都能聽到小組內(nèi)每個學生的發(fā)言,或是簡單到幾個詞,或是聲情并茂的高聲朗讀,或是富有深度的感悟,或是面紅耳赤的意見交鋒等等。課堂亂而有序,每個學生都是學習的主人;最后是小組展示,因為有了小組合作交流學習的彩排,學生上臺展示就更是有模有樣了,讓我感到欣慰的是平時從來一言不發(fā)的學困生小晶這會兒也跟著小組一起上臺,不僅能一字不漏完全準確地讀出感動的句子,還會說出自己的體會,雖然說得不夠貼切,但這畢竟是他破天荒的舉動,全班同學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這掌聲是送給小晶的,也是送給小組每一個組員的,他們都是好樣的。我看到小晶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于是,借機再引導:"同樣是這個感動的句子,你們還有不同的體會嗎?"這時臺下的同學們也都紛紛舉手要來回答了。無疑,從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足以證明這節(jié)課對孩子們的影響,對老師們的觸動有多大。從這之后,我繼續(xù)采用這樣的課堂教學模式,總能在課堂上發(fā)現(xiàn)部分學困生積極主動參與,并大膽回答問題,雖然回答得不完整,有時甚至是答非所問,但在我看來比起先前的不會參與,不敢回答要好得多了。佐藤學教授指出"要進行以邊緣化兒童為中心的教學就需要教師對每一個學生的尊嚴有深切體驗和共鳴,首要的是教師要有對每一個學生成長的期待與意志。"小林老師直面"不懂"的學生,不僅為那個"不懂"的學生打開了一扇自信的窗,還讓更多不懂的學生激活學習的原動力,讓整個課堂律動起來。我相信這將是對自己課堂教學的一個挑戰(zhàn),也是一個提升。
深悟:在課堂上飛躍
書中寫到"澀谷老師認為,在兒童掌握學習技能之前,形成自然的學習氛圍乃是一個先決條件,構(gòu)筑‘相互傾聽’的關(guān)系是至關(guān)重要的。"師生在課堂上合作探究,互相傾聽,真真切切地思考、交流,才能創(chuàng)造新課堂。 其實,"凡是教師能夠講述的,能夠傳授的知識,多半是死的,凝固的、無用的,只有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探究的知識,才是活的,有用的,也是記憶猶新的。"當學生學到"大自然的奧秘"為主題的單元作文時,我便會帶上幾個雞蛋去上作文指導課,這是在證明一個科學原理"建筑上的薄殼結(jié)構(gòu)".我能猜到是孩子們喜歡的課 .我也很自信孩子們一定會寫得好。課伊始我就故搞神秘,鈴聲響過大踏步走進教室,提起三個雞蛋,學生面對雞蛋議論紛紛:有的猜是老師的早餐,有的猜是獎勵我們的獎品,有的猜是上課的教具……課堂上炸開了鍋,個個真想知道老師葫蘆里到底賣了什么藥?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做到了,孩子們來了興致,我立即做了個手勢讓大家停下來,才告訴了真正的用意,孩子們一聽更是躍躍欲試,所謂"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老師的引導示范很重要,我先介紹操作要領(lǐng)以及注意事項,接著開始示范。我讓學生仔細觀察,再來描述老師的操作過程以及自己的感受,有學生說道:"只見林老師弓著馬步,展開手心握緊雞蛋使勁地捏,捏得面紅耳赤了雞蛋卻還完好無損,是雞蛋有神奇的魔力還是我們林老師瘦不拉幾的根本沒力氣?"我猜透孩子們的心思了,于是就提議讓班上大力水手上臺來捏雞蛋,大家拍手叫好。只見大力水手也是使出吃奶的力氣還是成了雞蛋的手下敗將。大家更是疑惑了,有人站起來公然地挑戰(zhàn):如果讓我來捏我一定把雞蛋捏個稀巴爛,沒聽過"以卵擊石———自不量力"嗎?大家紛紛發(fā)出挑戰(zhàn),我就讓其他學生輪流上來捏,可惜的是沒有一個學生能戰(zhàn)勝這小小的雞蛋。我看大家一臉的茫然,最后才揭曉了秘密,原來這小小的雞蛋所以有這么大的力氣就是因為雞蛋表面的曲面結(jié)構(gòu)能夠很好地分散所承受的壓力,因此,即使雞蛋殼很薄,但它卻仍能很好的抵抗外界的沖擊,例如機磚廠的煙囪、北京人民大會堂都是根據(jù)這一原理建成的。最后孩子們才恍然大悟,像是見到了稀世珍寶一樣,緊縮的眉頭舒展開了。這樣通過"課前激趣——老師示范——個別展示——輪流演示——揭曉秘密"這一過程,在演示中,我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指名學生大膽描述演示過程及感受(包括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等人物描寫方法),其余學生認真傾聽,適時補充、訂正,我隨機板書關(guān)鍵詞,然后再引導更多學生復述,這樣反復地引導、交流,每個學生都在互相傾聽,每個孩子都在傾聽自己的心聲,每個孩子又都在傾聽生活的召喚,每個孩子又都在實現(xiàn)自身的飛躍。班上懼怕習作的學生也都能大膽地表達其所觀察到的內(nèi)容。作文就是"我口說我心,我手寫我口"的過程。學生已經(jīng)在實驗演示中將自己的所見所感都說了個遍還怕寫不出好作文嗎?這時,你便會發(fā)現(xiàn)齊刷刷的筆尖摩擦聲回蕩在寧靜的課堂中,讓人心生自豪。
我堅信,借鑒了佐藤學教授的理論去指導我們的教學實踐,從尊重每一位學生開始,從悉心傾聽每一位學生心聲開始,從引導學生動手實踐合作探究大膽創(chuàng)新的每一件事開始,我們的課堂也會發(fā)生寧靜的革命。
的小編希望你能喜歡以上8篇讀《教師的挑戰(zhàn)》有感范文,你還可以點擊這里查找更多讀《教師的挑戰(zhàn)》有感范文。
文檔為doc格式